北京服装学院学科建设与招生工作同步优化升级

2025-11-11 10:45:13

近日,北京服装学院正式开启“朝阳—通州”双校区协同办学新格局,同时迎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的历史性突破,并公布2026年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优化调整方案。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标志着学校在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时尚高校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,开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。

北京服装学院开启“朝阳—通州”双校区协同发展新纪元 学科建设与招生工作同步优化升级

一、艺术类招生专业结构优化 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

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总体规划,北京服装学院对2026年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进行战略性调整,着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。2026年本科招生专业24个,其中艺术类校考专业4个,艺术类统考专业10个,普通类专业10个。

新增特色专业: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,学校新增艺术类本科专业“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”(2025年3月上级审批通过,本科专业代码130513),将于2026年开始招生。该专业采用美术与设计类省级统考录取,着力培养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领域的创新型专业人才。

优化专业布局结构:自2026年起,表演(广告传播)合并纳入表演(服装表演)统一招生,采用校考录取。在本科大二学年之后再细分具体专业方向。另外,2026年绘画(学校美育)纳入绘画专业统一招生,采用美术与设计类省级统考录取。入学后再细分到绘画各专业方向学习。

北京服装学院开启“朝阳—通州”双校区协同发展新纪元 学科建设与招生工作同步优化升级

二、通州校区正式启用 打造时尚艺术科技创新高地

2025年9月1日,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正式投入使用,标志着学校“一校两区”办学格局全面形成。作为北京市2025年“三个一百”重点工程项目,通州校区的建设是学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根据“一校一策”分类卓越发展规划,新启用的通州校区与原有的朝阳校区将实现统筹建设、功能互补、协同发展,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与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,努力将北服建设成为中国服装产业科技创新与时尚发展策源地、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理论研究学术高地、中国时尚话语体系建设主阵地、中国时尚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基地。

通州校区功能定位为时尚艺术科技赋能区,重点布局艺术类、时尚类学科专业。聚焦时尚产业发展和时尚城市建设需要,发挥设计学科优势,联合行业企业大力布局科教平台,深化“艺术+科技”融合,强化实践育人导向,开展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,培养高素质行业优秀人才,为城市副中心和张家湾设计小镇提供科技、文化、人才等全方位支撑,打造高校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示范区。本次通州校区一期启用,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、时尚传播学院及前沿交叉研究院作为首批入驻单位,共计2400余名师生顺利迁入。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优势特色学院,坚持“艺工融合”办学理念,在国内外时尚教育领域享有盛誉。时尚传播学院作为全国首家以“时尚传播”命名的学院,创新构建“传播+设计+艺术+展演”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,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服务工作,培养了大批时尚传播领域的骨干人才。

朝阳校区功能定位为新质设计力创新区,重点布局面向未来产业、前沿产业的新工科学科专业。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,聚焦交叉学科建设和前沿产业发展,开展自主特色科研工作,联合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和科技攻关,培养面向未来产业、具有跨学科优势的拔尖创新人才,以“科技+设计”赋能时尚产业发展,助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。

北京服装学院开启“朝阳—通州”双校区协同发展新纪元 学科建设与招生工作同步优化升级

三、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跨越 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

自2012年学校获批“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”项目;2018年被列为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以来,学校高度重视,锚定“申博”目标;2024年9月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服装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,设计学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。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和学科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。

目前,学校已构建完整的学士、硕士、博士人才培养体系,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、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、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,学科专业覆盖7个学科门类,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。

面向未来,北京服装学院将以通州校区启用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为契机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持续推进“艺工融合”特色发展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